
姓名:孙昌璞 性别: 男
学历: 博士 毕业院校:南开大学、数学、1992年
职务:中科院院士,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
研究方向: 量子物理,量子统计物理
工作单位: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
主要工作简历:
1990-1992年,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;
1992-1996年,东北师范大学教授;
1996-2012年,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;
2012至今,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。
主要学术成就及社会影响:
2009年,当选为中科院院士;
2011年,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;
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,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,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青年科技奖等奖项。
孙昌璞教授长期从事量子物理、数学物理及量子信息基础理论研究。已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。 其中q-变形玻色子的工作是该领域国际上三个开创性工作之一,获美国ISI"经典引文奖"。 该论文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《Papers most cited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articles》。 美国《科学》1995年专刊介绍中国科学发展,提及了这个工作。在20世纪90年代初,孙昌璞建立了量子测量和量子耗散的因子化模型,由此发现,具有内部关联的环境出现量子相变时, 与它耦合的系统的退相干会被显著增强。他于2006年预言的这种量子临界环境的动力学敏感性,在2008年后被德国、加拿大、 意大利和中国的5个实验所检验和证实。
个人官网:
http://www.csrc.ac.cn/~suncp/indexc.html